郭台銘嘆台灣智財權遭夾殺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2C4521%2C50103936+122012121900098%2C00.html 

  • 2012-12-19 01:05 工商時報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17日在全國科學技術會議...,鴻海在大陸和比亞迪集團纏訟逾6年,損失更逾6億美元,呼籲兩岸應儘速修法保障智財權。
remark:中國大陸近兩年與智財權(商標,著作權與專利)相關的訴訟平均高達五萬多件,中國大陸官方為了有效降低侵權事件與意欲提高國際形象,增加國內廠商對保護及尊重智財權的注意力,因此提高行政單位直接打擊能力(地方知識產權局[處理專利申請事務的單位]可以對侵權產品直接扣押,再由法院審判; 地方知識產權局主動至重要產業拜訪以提升企業專利申請意識),此舉用意是快速反應並處理侵權事件,但反效果是容易遭到濫用或是出現誤判而造成廠商損失。

     張忠謀點出,發展專利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踩到別人的地雷,...並尋求兩岸在智財權上的平等地位。

remark:台積電為了接蘋果中央處理器的製造訂單,也就是蘋果由三星轉移至台積電的訂單,在蘋果的協助下,至今已花了2年的時間進行”IP驗證”也就是產品”操作自由度分析(Freedom to operate analysis)”,需要花這麼多時間主要在於三星當初接下不少蘋果客製化的產品時,也將這些客製化製程與設備申請專利,目前三星(samsung)在全球申請總數超過10萬件,其中美國專利總申請數53,214件,半導體領域(h01&h03&h04)有15,536件,遠超過台積電(Taiwan semiconductor)在全球申請總數17377(EPO),其中美國總申請數(7279),取得美國專利數6557件,相關技術領域半導體領域(h01&h03&h04)更相差約兩倍以上,影響客戶轉投訂單時間、降低獲利與增加營運訴訟風險及成本。台積電專利技術主要集中於H01(美國專利申請數共6890件)。

資料來源: EPO worldwide patent database (+90 countries), USPTO patent database, CN patent database

     郭台銘表示,台灣在智慧財產權處於「中游」的尷尬地位,...,但卻難逃「上下夾殺」命運。

remark: 台灣專利申請能量(專利申請數/每百萬人口)高居全球第一,全美第五,但卻無法創造智財收入,原因在於一般廠商無法瞭解歐美大公司申請專利的基礎目的在於申請技術是否能為公司創造價值(授權基礎),並非為申請而申請,但有價值的創新專利的產生需要研發人才高品質的持續投入與注重專利申請品質,由技術應用與專利布局兩個層面雙管其下才有機會創造專利價值。

     深有所感的郭台銘,甚至以鴻海、比亞迪纏訟6年為例強調,...,損失金額超過6億美元!」

remark:專利訴訟對於告訴與被訴雙方公司不論輸贏的情況下,都會造成公司資源的直接損失與間接損失,這可以由美國近來年的手機專利世界大戰來看,光是各個大廠在美國所投入的訴訟費用資源每年就高達80億美元。因此現在美國有些聲音倡導預防訴訟甚於事後處理訴訟。中國大陸官方也瞭解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加上中國大陸為了積極分散美國強權形象,成為世界領導強權之列,因此在2012年十八大人代會中也確定了拉高智財權的政策執行方向與強度。

     至於如何要逃脫夾心餅干的惡運,郭台銘指出,要解決問題,...,應是當務之急。

remark:最早由英國國王簽發之專賣權衍生成近代之專利權,美國建國後在英國基礎下,由於其國內與國際經濟市場之重要地位,目前已為全球智權發展之牛耳,其判決訴訟動見觀瞻且影響頗巨。中國大陸在先前的十一五規劃(2006 - 2011年)已明顯重視智財權發展,在2008年由中國大陸國務院提出”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領”明確設定智權發展目標,並且在2008~2009年送交三四百位種子專利審查人員至美國接受專業的專利審查訓練,先提升審查人員水準,由市場(事務所資訊)反應來看目前中國大陸專利審查水準已有明顯提升。專利聯盟並無地域性,主要集中於產品技術標準的訂定。

     雖然張忠謀強調,台灣企業當務之急不是發展新專利、布地雷,...讓台灣企業也可以躋身所謂的研發大國。

remark:台灣重點在於專利掃雷與提升技術水準與專利品質三管其下。鴻海研發費用超過388億台幣(2011)。台積電研發費用500億台幣。三星行動顯示器部門(SMD為了追趕友達發展OLED技術,投入五千個博士級工程師,日以繼夜花了三年多才創造AMOLED技術,目前市佔率高達97.5%(2012,Samsung SMD CEO飯局中言談)。韓國政府為更早就瞭解專利對企業的幫助,目前全世界專利申請至核准時間最短的就是韓國,平均在17~20個月左右。日本政府更是年年提供產業專利技術布局給民間企業參考,根據JPO至WIPO年會報告的資訊,已超過87%以上的日本民間企業會參考JPO提供的專利技術地圖資訊,作為民間企業發展技術的評估依據。專利地圖費時耗人力耗資源,的確需要由政府提供此類免費資源給企業發展技術時作為先行參考之依據,使企業能及早準備,降低踩雷可能性。

 

結論:研發及產品策略與智財應用(ex:專利)結合已是明顯趨勢,透過專利資訊早期預警,提早防範,以排除或降低產品價值損失之不確定風險。智財發展除了需要具實務經驗的跨領域人員,更需要企業管理高層由上而下的實際支持,融入經營競爭策略,才會顯其效用。

PS: InnoGraphy的Webinar資料或許是一個值得參考的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noP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