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千頭萬緒...
                                                                               
3hrs?
最近看到有in-firm說寫一份簡單的說明書要3hr...
                                                                                                                                                              
一份說明書大約15頁,一頁大約24行,每行大約25字,每頁約600字,
一份專利說明說約10~15頁,內容含量以15頁來看,約9000字,
                                                                               
打字速度以一分鐘40字計算,9000字需要在不出錯的情況下需要連續打字225分鐘,
                                                                               
基本上這份說明書不需要頭腦思考的情況下需要3小時又45分鐘,
如果字數再少一點算6000字,也要40分/字速度下,持續兩小時半的打字作業,
連續打字速度一小時平均30字/分,手會不酸就是很神奇的一件事...
                                                                                                                                                               
寫一份專利說明書需要多少的時間?
寫一份專利說明書能獲得多少的價值?

就in-firm的角度來看,寫法百百種,
in-firm 資深寫稿專家太多,in-house也不想唱高調,只是單純就in-house的角度來說,
3hrs的稿件品質可不可靠?
需要校很多次稿件嗎? (in-house校稿重點與in-firm不太相同)
從委託到送件的時間會不會拉長?
                                                                               
如果撰寫品質好,送件(file with PTO)速度快,價錢又便宜,何樂而不為?
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in-house不會不懂這道理的,

有sense的公司申請專利,是將專利當成是商業競爭彈藥庫,申請的種類,形式,目的與內容都是經過思慮後的行為,一定會考慮案件的費用,品質與風險,
如果只懂得壓榨研發提升專利申請數量作為研發積效,就專利管理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這方向與策略是錯誤的方式,背離專利價值,不是良好的專利布局策略,
SONY早期利用專利申請數量作為RD積效的KPI,但後來反而流於形式而壓迫研發能量,長期下來出現負面影響,這SONY總裁曾公開認錯(可以GOOGLE "KPI, patent, SONY"找看看),
三四年前的文章,不記得連結處,(或許是WIPO case study?)

不管如何,1000篇垃圾專利還是垃圾,倒不如利用花一千篇專利的錢,協助研發申請10個好的技術,再透過申請策略好好布局,申請的數量並不會減少,但保護的品質卻會大幅提升,
台灣企業專利申請數量在美國排名前5,但是為什麼還是頂多能拿來自保,卻無法靠專利賺錢??!! 姑且不論技術本質與產業的創新形態的差異, 專利品質是值得注意的關鍵!!


目前因工作需求,常送中國大陸申請案,                                                                               
中國大陸專利代理人寫一分專利說明書單純服務費起跳價是6000RMB~8000RMB,
如果複雜需要另外加價(有依案件內容也有依時計價),
在這樣的價格下,可以要求品質,可以對專利權項依中國大陸專利相關法規進行合適的權利要求布局,
具備一定品質的專利說明書,才有資格談專利保護與應用(如授權),

正確的操作專利管理,除了提升專利價值,也可有機會同時提升研發品質與技能(EX: 迴避設計)
                                                                               
低價成本(cost down)策略足以摧毀專利產業,甚至降低產業競爭力,
使技術本質,專利數量與專利品質以及專利策略產生嚴重的不平衡
                                                                               
這不只是專利產業的問題,也是台灣產業的困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noP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