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在科法所上了摸不著頭續有關專利布局的幾堂課,
會說摸不著頭續是因為該些課程完全是以授權的角度進行考量,對工程背景出身的我來說,不太容易理解這個層次上的布局涵義。
 
專利授權,在專利布局中雖屬必要法律上的考量因素之一,但卻不容易反應出有關該技術與產品相關的整個專利布局的布局模式。
授權是智產創造核心價值的主要手段, 但在其背後,隱藏著更複雜的企業兢爭手法。
專利布局簡單可用專利組合(patent portfolio)來表達, 比較複雜的表達方式據知為建構技術標準的專利池(patent pool)。
公司內部專利布局的形成取決於公司的智產策略(IP Strategy),而公司的智產策略(IP strategy)又與商業競爭模式/發展藍圖、研發技術發展趨勢有關,其中商業發展藍圖又與產品發展趨勢息息相關,且研發技術發展趨勢又影響著產品發展趨勢,智產策略是唯一能將者兩者緊密結合並施以有效的保護措施,這好比用城牆將土地圍起來後,在內部進行農業生產及農業技術改良開發。

智產策略可略分為發展與佈局兩大時期,而財務資源與資金能力左右智產策略的方向。 通常規模小的公司基本上都處於發展階段,而規模大的公司多半已經處於佈局階段,不過主要還是取決於該產業對智產熟悉度,對智產越熟悉的產業,以風險管控角度來說, 應會比較快進入佈局階段。

目前國內有看到以商業分析方法結合法律知識的方法來進行專利佈局的介紹,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class/2008/pclass_08_A022.htm 不過很少看到以技術的角度進行介紹,
後面我將以該連結中所提到的佈局策略, 略舉其中所提出的一個策略方法並以技術的角度切入專利布局。

1. 特定的阻絕與迴避設計 (blocking & circumvention/design around) 在第一種布局策略中,
主要會與幾項手法有關:
a. 產品發展趨勢分析
b. 技術發展趨勢
c. 主要產品功能價值分析

a. 產品發展趨勢分析:(利用S-curve 確認產品所在techtrend的位置)
透過產品過去的發展與市場價值, 以確認現有產品現況與市產價值,對未來的產品發展與市場價值透過資料分析進行預測。
在這個方法中,主要以產品發展的S-curve為趨勢衡量手段,使企業於該產品的獲利現況, 調整其技術發展資源,
以此操作智產策略的方向, 避免浪費過多資金於不必要的風險管控手段上。
 
(根據研討會資訊,據知Samsung有專職人員在研究這一塊,技術趨勢的預測,提供管理層作為產品或技術策略發展的參考)

b. 技術發展趨勢:(找出main parameter of value; MPV))
技術的發展趨勢會透過產品的改善而持續進行,舉個明顯的例子, 過去1GB的電子資料儲存容量會需要一張桌子大小的設備體積,
到現在16GB的電子資料儲存容量的設備體積卻與大姆指不相上下, 每次IC製程技術上縮小IC元件上 的突破,都會驅動每次產品世代的交替,
 數個世代的產品交替,繪出了技術發展的 趨勢。 自然,每次引領風潮率先推出新世代產品, 總有很大的機會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狠狠的大撈一筆。

c. 產品功能價值分析:(Function analysis發掘產品可能發展潛力)
主要是探討在技術趨勢發展中所圍繞的核心功能,以前例來說, 該電子資料儲存容量為主要的核心功能,而其體積為主要的核心技術參數。
也只有在產品核心功能上佔得領先,並結合縝密的智產策略手法, 才有可能建立出有效的阻絕式專利(blocking patent)。
 
專利布局策略若結合專利申請策略(技術特徵布局&申請技巧)可多達十幾種,每一種在TRIZ tool中都可找到有效對應的技術發展策略與手法。
更進一步而言,每種策略都可以利用TRIZ的手法進行有效的實施步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noP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