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企業專利工作專業度高,事務分工細密,因此想要在公司中展現出專利部門的地位與價值,往往不容易。

因此企業專利管理者的首要之務就是取得對公司高層的發言權。

智權的本質是創新,業務執行面偏向法律風險規劃與管理,溝通面偏向顧問。

由於是初期發展,通常都只能等踩到地雷了,再去善後處理,因此處理的方式及處理人員的態度就很重要,這會影響後續在企業內部立威(講話份量)及推廣(相關計劃展開取得大頭授權)。

所以初期智權企業管理者的早期規劃就很重要。

當想要有效傳播一個理念時,必須在三個階段重覆才會達到效果:

第一階段(未發生問題時):預告風險,風險規劃與處理

第二階段(問題處理過程):防止損害擴大措施(先止血,把當前問題解決)及未來預防措施(corrective action plan)

第三階段(未來規劃): 審視先前的規劃並提出改善,甚至可以highlight出問題的部分以及給予相關作業SOP。

企業管理層未充份體認的情況下,只要能先出台企業智權管理制度SOP,事情就好辦多。

先求有,再求好。

另外還有透過非法律風險規劃的部分,也可提高管理層智權意識與相關配合作業。

研發有研發的方法,例如:運用專利資訊分析,專利技術地圖提供的新技術開發策略與方法及建議。

產品有產品的方法,例如:運用專利資訊分析,專利策略地圖提供的新產品開發方向建議。

智權人員中最好有實務技術研發工程經驗轉職的人員,較法務人員相對容易可以作為跨部門溝通的緩衝或潤滑窗口。

此外,風險評估的重點在於除了指出風險因子,對應該風險因子的衝擊評估與對策外,最好能指出潛在風險(已知與未知)。套句老祖宗的智慧,"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乎!"孫子兵法。


IP基本上就是幕僚,除非需要決策(例如非屬公司營運風險的IP作為),相關公司營運風險的決策通常是由管理者決定,幕僚只要提供解決方案或策略方案給決策者選取就好。(定期提供專利訴訟資訊,也是向上管理的一種手段,"老闆你看,外面也是這樣做的,我還做的更好!"也是有管理層會想把風險責任丟給幕僚,遇到這種管理層,就要加強更多面向的向上管理(upward communication)資訊,例如:結合法律訴訟判例資訊的產業資訊,與IP相關產業新聞,競爭對手專利資訊分析(對手專利策略側寫(profiling)資訊),講白點就是透過外部資訊讓老闆瞭解其他老闆的做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noP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